留言:加书求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历史架空 > 亮剑之军工系统 > 第1555章 数量换质量

第1555章 数量换质量(1/2)

第1555章 数量换质量

不过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后很快就解决了。

解决的方法其实还是用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只不过这次的“数量”不是飞弹而是雷达……

方法还是王学新提出来的,因为他知道现代的导弹在全球定位系统下可以一路跟踪导弹的轨迹可以随时对其轨迹进行调整,现在用“高火”打鬼子军舰在飞行百余公里后还要保证精度,就必须达到类似的效果也就是在飞行途中要知道其位置并及时调整轨迹。

只是此时没有全球定位系统……该怎么实现呢?

王学新说:“我们可以在飞弹可能飞过的路径上增设几个雷达车,比如我们的飞弹要飞行一百公里,那么途中每三十公里就在准确轨道位置一左一右的布设两辆雷达车,一旦发现飞弹偏离轨道就马上对其控制使其回到轨道!”

这方法显然是可行的,它实际上是把飞行轨道分成一段一段的,再加上此时八路军雷达的监测距离可以达到五十公里……从鹰酱那仿制成功的雷达原本只能监测三十公里,但将电子管改为晶体管后不但体积缩小了探测距离还提升了二十公里。

其实八路军还可以生产监测距离更远的雷达,需要的只是增大体积增加功率。

不过现阶段没什么必要,因为五十公里已经能满足绝大部份需求了……比如八路军的M30榴弹炮的射程只有12公里,炮侦雷达的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已经足够了,增加体积和重量牺牲机动性增加探测距离没有什么作用。

再比如现在用于反舰飞弹的引导,50公里虽然没法完成全程监测,但只需要简单的在中间多加几个监测节点就可以……原则上雷达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100公里的射程只需要在途中增设一个节点就够了。

但为了能更好的“无缝衔接”,尤其担心无线电控制范围不足,王学新认为还是需要增设三个节点以保证飞弹能飞到目的地。

所以,王学新认为自己该知足了,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慢慢发展以后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的。

但重点是,这是二战时期,即便是这种成功率不高的、在王学新眼里是“落后”、“脆弱”、“不靠谱”的反舰飞弹,那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甚至是最先进的反舰飞弹。

在八路军这边做着各种准备的时候,鬼子那边也没闲着。

如果没有发现,八路军必然会因为没有准备而遭到惨重的损失。

不过当然,王学新是不能透露作战计划的,他只能回答:“这只是我们目前的做法,至于苏教授说的这一点……将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变雷达的体积把它搬到飞机上,到时用飞机来追踪、控制和引导飞弹,就不会有问题了!”

苏教授有些担心的说道:“团长,可我们的战场是未知的,也就是飞弹的射向很可能未知,我们怎么才能提前在其路径上准备好雷达车?”

所以这反舰导弹其实是很脆弱的,中间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最终能命中目标的成功率也不高。

因为此时的八路军连一个沿海据点都没有,将来要是打奉天,在其作战计划里就只有HLD一个目标,鬼子的军舰不出现则已,会出现肯定就是在HLD附近海域……其它地方不是八路军的进攻目标,鬼子军舰去那干嘛?

冈部直三郎当然不知道八路军已经获得BF109的情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