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加书求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历史架空 > 明末:草根皇帝 > 第102章冲冠一怒为红颜

第102章冲冠一怒为红颜(1/2)

第102章

程世杰还是习惯后世的思维方式,马上要过年了,怎么也要给自己的下属发点福利,就算不发钱,至少也要发几斤肉,还有一袋面,无论再艰难,也要过好这个年。

可问题是,现在宁海军可不是原来的登州卫左千户所了,那个时候,总共不到两万人,就算每個人发一两银子,或者是发一石粮食,程世杰的压力也不会太大。

辽南的人口,每天都在增加。

没有办法,沿海各岛的可耕作土地太少,海上的海风又大,生存环境非常差,关键是,东江军已经断粮,在待在岛上,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东江军下辖的百姓陆陆续续抵达辽南,这些辽东难民有技术的送到工厂,没有技术的只能编入屯田百户所去种地。程世杰事实上也不知道辽南具体有多少人了,仅仅屯田百户,就编到了四百九十二个,这还是三天之前的数据。

也就意味着,仅仅屯田兵就四万九千一百二十户,加上两万余名宁海军将士,还有他们的家眷,东江军两万六千余人,其中战兵两万四千余人,辅兵两千余人。

也就意味着,仅仅过年发福利的时候,哪怕一个人发二十斤粮食,这需要三四十万斤,地主也没有余粮了,程世杰还在发愁。

李方提出的孟先汉,简直就是瞌睡的时候,有人给他送来的枕头。

不过对于海战,程世杰是完全的门外汉,专业的事情让给专业的人来做,程世杰给李志祥下达了作战命令,代号“清洁大扫除!”

现在的宁海军水师拥有着三百多艘大小战舰,主要集中在金州港、盖州港两座海港,当然也包括旅顺港,不过哪怕加上了东江军水师部队,这将近五百艘的大小战舰一直充当着运输队,从来没有发生战斗。

没有战斗,也就意味着没有赏赐,这些宁海军水师官兵隐隐有些情绪,毕竟宁海军的军规在那里放着,他们只有在战斗中立功,才有机会赏赐土地。

李方携带着程世杰亲笔撰写的命令,抵达金州港水师大营的时候,八千余名水师官兵,开始冒出绿光:“生意上门了!”

此时的宁海军,被程世杰培养成了一支怪物军队,闻战则喜,无战颓废。因为战斗,他们可以拥有他们想要的一切,田地、宅子、还有银子。

这比什么动员口号效果都好。

对于攻要南岛这个战斗行动,程世杰当了甩手掌柜,因为他不懂海战,如果外行指挥内行,反而是兵家大忌,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程世杰非常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就好像是上茅房,这个问题现在就非常尖锐,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金州卫城从无到有,增加了十几万人口,宁海军士兵还好说,他们早已养成的习惯,东江军的问题也不大,在教官的督促下,他们很快就知道找茅房上厕所了。

如果再不知道,教官手中的教鞭会让他们知道,如果还不知道的话,饿几顿自然就知道了。

可问题是,金州卫不仅仅是宁海军和东江军,还有大量辽东难民,特别是这些难民的肠胃大部分都有问题,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辽东难民就会满山遍野的找地方自己解决排泄问题,但是在拥有了十数万人之后,这个问题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十数万人每人每天一泡屎,足以在短时间内将金州卫城周围变成一个遍地黄白之物的大茅房,没有军事强制制度规范的难民隔离营那边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了。

上厕所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程世杰感觉有些心累的感觉,在后世哪怕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知道上厕所要找卫生间,可问题是,这些辽东难民已经习惯了随地大小便,特别是金州城的内城和外城墙,在极短的时间内,墙角处就变得骚臭难闻,甚至长出了一片片的白碱花。

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作为宁海军的万金油的屯田百户所,承担了这个工作任务,金州卫的与旅顺的交界处,威武城的北城外,就建立了宁海军的第一个有机肥料集散地,在没有化肥的时代,程世杰也不会浪费这些排泄物。

明年开春开始耕种庄稼时,屯田百户所可以随时来这里挑肥料,条件艰苦,不能浪费任何一丝一毫的资源。

从威武城开始,接着先后修建八百余座可以容纳男女各两百同时入厕的公共厕所,然后然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很多人压根不识字,最后无奈之下,只要找画师,在厕所门口,分别是画上一副男人和女人的头像,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也让程世杰意识到,全民脱盲刻不容缓了。

除了方便的问题,还有卫生的问题。哪怕天气寒冷,可是对于宁海军士兵和东江军士兵洗澡的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因为无法完全杜绝传染病的问题,程世杰并没有修建后世的大池,而是让工匠们制造淋浴。

哪怕是不用塑料管,不用钢管,工匠们倒是用竹管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简单粗暴,公共澡堂建成上下两层,第一层用来专门沐浴,第二层则用来加水,一根根竹子直通

当然,加热水的时候,还是需要人工加,几百个大桶来回轮换,既可以锻炼宁海军和东江军士兵的体力,也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沐浴的问题。

人多了,干什么都不能一窝蜂地上,吃饭拉屎洗澡这些基本生活事项需要一一搞定。每件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时间的统筹安排涉及到日常的训练、动员以及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的方方面面,只有一个极为详尽的时间安排表才能将这一切都统筹好,既保证不浪费一点时间又保证每个士兵不会漏掉任何一项学习训练项目。

程世杰将这个工作交给了陈国栋,美其名曰权力下放,事实上他是在偷懒。

程世杰苦于人才太少,他非常羡慕后世的老板,只要有本钱,开出足够高的工资,就是招募到优秀的人才,那实在是太方便了。

可问题是,程世杰现在是有钱也找不到足够的人才,他手底下的马士林在忙碌,宋献策也差点分成三个人在忙,周延栋在忙,陈国栋也在忙。

无奈之下,他只要版布一个招聘公告……程世杰也知道此时的辽南与山东不同,山东是文教大省,而辽南却是文化的荒漠。

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没曾想……

……

张怀泽今年三十二岁,他的父亲张嗣友曾经是莱阳张氏南二房家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担任过南京户曹,后转为长沙县令。按说张怀泽背靠莱阳张氏,又有一个当县令的父亲,谋一个出身应该不难。

然而问题是,大家族其实就相当于小朝廷,张嗣友与张嗣诚曾争夺过莱阳张氏的家主之位,这就相当于介入了朝廷的皇位之争。而张嗣友落败了,被暴毙。当时张怀泽年龄还小,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张嗣诚迫于族内的压力倒也没有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张怀泽在寡母的抚养下也得以长大成人。

因为幼年遭遇不幸的缘故,张怀泽相对早熟,与族中其他张氏兄弟互无来往,日子过得也颇为清苦。直到陈国栋带着宁海军将莱阳张氏六百余名族人抓了,而张怀泽因为姓张,他就被抓了起来,随后送到了金州。

张怀泽虽然际遇孤苦,但却自幼发奋,苦读经史,虽然为了避免出露风头遭族中子弟猜忌,不曾参加科制考试,更没有解试功名,但做人做事却稳重踏实,凡事皆肯用心。

莱阳张氏的好处张怀泽没有占过一分,反而成了宁海军的俘虏,接受宁海军的劳动改造,其他张氏子弟对程世杰恨得牙痒痒,唯有张怀泽非但不恨,反而倾佩和赞赏。

张怀泽一直暗中观察着程世杰的一举一动,在得知程世杰招募大量的流民,以作为宁海军的佃户,这些流民或者战俘,成为宁海军公田的佃户,自然是难得的善举。

但是随着宁海军招募的流民和难民越来越多,张怀泽感觉到了程世杰的野心和格局,别的卫所将领都在一门心思捞钱。

程世杰不仅仅打仗是一把好手,管理地方更是一把好手,十数万流民涌向辽南,居然没有闹出过乱子,这可比莱阳县令的能力强得多了。

十数万流民,一天就需要耗费多少粮食?招募如此多的流民,就算有一座粮山也被吃光……

就在这个时候,张怀泽看到了程世杰的招聘启事,这是他的机会。他马上回到居住的地窝子,跟寡妇老母商量一下,不为别的,只为程世杰开出的每月五银子的薪酬。张怀泽现在通过体力劳动,可以获得一石五斗粮食,母子两人也就勉强糊口度日,五两银子钱对于张怀泽而言是一笔极可观的收入了。

张怀泽的母亲张李氏非常支持儿子投靠程世杰,特别是张怀泽不能融于莱阳张氏,能够活到现在不容易,三十二岁的男子在后世并不算大,可问题是张怀泽在明末,在同龄人都当爷爷的年纪了,他还未婚,张家的香火要断了。

如果可以挣五两银子,那么何愁娶不到媳妇?

在母亲张李氏的鼓舞下,张怀泽决定冒险一试。

在得知张怀泽要应募程世杰的招聘,负责看管宁海军士兵对他倒非常客气,不仅仅从丰林镇带着张怀泽前往金州卫城,而且沿途提供饭食,一路护送。

别看辽南现在有了十数万人,可是山林间的豺狼和虎豹之类的大型野生动物还真不是少数,前几天刚刚发生一起野猪袭击难民安置点的事故,大约五十余头野猪浩浩荡荡冲向难民安置点,正巧被宁海军巡逻队发现,一顿弩箭加火铳,这五十余头野猪,成了宁海军士兵的加餐。

在抵达金州卫城城南的时候,城南的空地上,足足有一个可以容纳数万流民的庞大营地正在忙前忙后,平地上出现了一排排整整齐齐,却非常简陋的土坯房,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农人正在房前屋后忙活。

“这房子怎么建在城外?”

“呵呵,城外怎么了?外面不是还有城墙吗?”

“就这齐胸高的矮墙,只能防野兽吧?”

“可以防住野兽就足够了!”

这名宁海军士兵,有些得意的道:“建奴最好是来一下……”“

“最好来一下?”

“是啊,建奴来了,我就有机会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一颗建奴的首级,可以赏五十亩地,比土匪可值钱多了!”

哪怕是山东人,张怀泽也听过建奴的凶名,在山东建奴可是可以让小儿止泣的存在,但是在宁海军士兵的心中,建奴居然是他们眼中的赏赐。

张怀泽有些搞不懂了。

这就是自信。

强烈的自信。

想想后世,三名落单的PLA,,为什么敢朝着yjun一个营打?如果是网络作者敢写这样的桥段,铁定会被骂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