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加书求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年代文家庭食物链顶端[空间] > 第 49 章(七六年除夕...)

第 49 章(七六年除夕...)(1/2)

不是没有可能, 蒋大姑嫁去周母娘家村上了,跟周母经常联系。

孟丽给气得不轻,“她凭什么打这房子的主意啊?我两个儿子, 自己都不够住,这房子又是我公公单位分的,跟她没一点关系, 她怎么好意思的!”

“她大概是想找个理由住下来,一旦住下来你想让她搬都难了,二十多平的房子,有些人家想着都是亲戚,占就占去吧, 不好意思翻脸。蒋大姑就是觉得你们年纪小,你婆婆又不见人,赌你们小俩口不好意思跟她这个长辈闹翻, 这才得寸进尺的。”

虽说房子才二十平, 可到底是城里的房子, 蒋大姑家三个孩子, 负担可不小,要是能讹一套城里的房子下来,孩子能到城里读书, 儿子结婚也有住的地方了。

孟丽就想过点平静日子,可结婚后总是这事那事的, 好不容易坐完月子想休息一下, 蒋大姑又上门来闹了。

孟丽叹气道:“说到底是觉得我婆婆好欺负,我这新媳妇当不了家。”

“这种人也是有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日子就跟闯关似的, 关关难过关关过。”甄臻说道。

孟丽觉得她婶子说的有道理,“这蒋大姑以前肯定没少欺负我婆婆。现在我当家做主,可不能让她觉得我好欺负,要是开了这个头,蒋家那些乡下亲戚,不定要怎么欺负我们一家四口呢。”

孟丽挤到甄臻身边来,“婶子,快给我想个法子!治一治这蒋大姑!”

甄臻笑而不语,她瞥了眼桌上的橘子茶,孟丽连忙端给她,甄臻抿了口,这才缓声道:

“她带三孩子上门,就是想赖上你们家,知道你们年轻人脸皮薄,不好意思冲孩子嚷嚷。二十平米住九个人算什么?再多带几个孩子去,一起热闹热闹嘛!咱家又不是没孩子,就带最讨人喜欢的来弟去,再把淑芬家的盼弟、想弟、迎弟一起带去,再不济,我家三个娃也能借你用用!”

“不用不用,四个孩子够了,来弟一人顶五!”

张巧红和周淑芬巴不得家里少几个孩子,安静安静。

要是能帮孟丽把极品亲戚给赶走了,婆婆也要记她们一功的。

再说孟丽这个小姑子也是会做人的,孩子去一趟县城,她肯定要有所表示的。

就这样,孟丽带着四个侄女回家了,蒋东平看到她把来弟带来了,推了推眼镜没说什么。

倒是蒋大姑不高兴了,“哎呦,孟丽啊,不是大姑说你,咱家才二十平,我来都得打地铺,你把她们带来,住哪啊?”

孟丽笑笑,“大姑,这不赶巧了嘛,你作为东平的亲戚想来咱家住段日子,我家亲戚也想来县城住几天,不过大姑放心,我这几个侄女都很懂事的。”

蒋大姑脸都拉下来了,她是老蒋家的人,来蹭吃蹭喝是正常的,毕竟这家有她死去的弟弟一份。

可孟丽这些侄女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凭什么来占老蒋家的便宜?

二十平的房子住了十三口人,那滋味可想而知了!

孟丽和蒋东平带俩孩子住床,蒋大姑带三个孩子打地铺,孟来弟几人睡蒋大姑边上。

孟来弟睡相不好,经常一脚蹬过去,脚就踹到蒋大姑脸上了,蒋大姑骂死她了,却又不能明着来,只能骂骂咧咧生了晚上闷气。

次日一早,心情不愉的蒋大姑等着孟丽做早饭伺候她,谁知等到快中午了,孟丽还是没动静。

蒋大姑气上了,“孟丽,有你这样招待客人的吗?不做饭让我们喝西北风吗?”

孟丽笑笑,“大姑,我刚出月子,身体不好,就辛苦你自己招待自己了。”

蒋大姑就没见过这么懒的婆娘,这样的女人也配进他们老蒋家的门?要不是弟弟死了,她非要叫蒋东平把孟丽休了不可!

“大姑,我跟东平拿不了几个钱,一下子生了两个儿子,哪里还吃的上饭?不如大姑先垫着,等东平发工资就还你。”孟丽依旧是笑。

蒋大姑感觉有哪里不对,可孟丽笑脸相迎,又不像个刺头。

她可以挨饿,但几个孩子不能不吃饭,蒋大姑只好咬牙买了个土豆和青菜回来,炒了两个小菜。

谁知等她从厨房出来,那菜已经被孟家四个丫头吃得一干二净。

这年头饭菜就是命!

蒋大姑脑梗都要被气出来了,“谁吃了我的饭?”

孟来弟撇撇嘴:“我们吃了,做饭不就是让人吃的吗?”

“你……你个不要脸的小蹄子!那是我做的饭!”

“你做的又怎样?摆在我姑家的饭我就能吃,不想让我吃就滚回你自己家去!”

蒋大姑差点一巴掌扇过去,她家三个孩子还饿肚子呢,孟家这四个丫头片子却吃得肚子鼓鼓,听说还欺负她家孩子,一脚把她孩子踹到地上去了,她孩子敢怒不敢言。

蒋大姑气饱了,解了围裙打算出去买个饼子给孩子吃,谁知找了半天,发现自己放在桌上的耳环不见了。

蒋大姑各处都找遍了,没找到自己耳环,一转头就看到孟来弟在把玩一个金色的东西,可不就是她那失踪的耳环?

“好啊!你个小偷,叫你拿我东西,快还给我!”

孟来弟被她说得不高兴了,“我什么时候拿你东西了?我是在门口捡到的,你不感谢我就算了,还敢骂我!”

蒋大姑咬咬牙,恨不得把这小蹄子给撕了,“我再说最后一次,快把耳环还给我!”

“不还就不还!你威胁谁呀!我哪里捡到的就还哪里去!”

孟来弟说着,手一扬,那耳环就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了。

蒋大姑跑到阳台上一看,哪里还能看到耳环的踪迹?

她就这么个耳环,平常收着藏着不敢戴,来城里想对孟丽显摆显摆,才偷偷放在兜里带来的。

谁知道孟来弟这小蹄子竟然把她耳环给扔了!

也是奇怪,明明就在眼皮底下扔出去,可那耳环却怎么都找不到了。

蒋大姑一直找到晚上,饥寒交迫,都没找到耳环,那脸色可想而知了。

孟丽就出来做和事佬了,“哎呦,大姑,小孩子不懂事,你可别跟她一般见识。”

蒋大姑听着这不痛不痒的话,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孟丽笑笑,把孩子朝蒋大姑怀里一塞,“大姑,我出去有点事,麻烦你帮我看一下孩子。”

蒋大姑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次是周母告诉她蒋东平买房子的事,她才想着来县城把弟弟住过的这套老房子给占下来。

她那个弟媳妇是个没用的,蒋东平又是个男人不好意思撕破脸,孟丽刚进门,更不敢跟她对着干。

这房子赖着赖着不久成她的了吗?

谁知来了县城,自己掏钱买菜做菜,折了一对耳环,还得伺候这几个小蹄子,伺候孟丽跟一对双胞胎,处处吃亏,没占到一点便宜!

蒋大姑那叫一个恨啊!

孟丽也是个能豁出去的,既然有蒋大姑帮她带孩子,她也就出去潇洒了,先是拿着券去供销社逛了一圈,又跟蒋东平去看了场电影,俩人还骑着自行车满县城乱逛,等天黑透了才回家。

蒋大姑带着双胞胎,还得带自家三个孩子,孟丽那四个侄女也不是省心的,这一家子九个孩子窝在二十平的房子里,那滋味可想而知了!

蒋大姑日日无眠,又吃不饱饭,很快消瘦下来,可孟丽像是赖上她了,动不动就把孩子塞给她自己跑出去快活了,蒋大姑真是有理没处讲。

她本就烦躁,偏偏两窝孩子还打架。

那个叫孟来弟可真不是好东西,欺负她家三个孩子。

蒋大姑真看不下去了!

她指着孟来弟鼻子就骂,孟来弟也不是好欺负的。

别看蒋大姑干农活力气大,可孟来弟是个不学好的,没少跟外村的女孩打架,扇人巴掌那是一个快狠准!

一巴掌就甩到蒋大姑脸上去了,声音是啪啪的!

这下可扯着引线了,蒋大姑那三个孩子护着妈妈,要跟她拼命,盼弟几人也上去帮孟来弟。

两边扭打成一团,孟来弟这边虽然也被打了几下,却都没打中要害,脸上看不出伤来,反倒蒋大姑头发快被扯成秃子了。

一把年纪还被几个小孩打成这样,蒋大姑那叫一个憋屈!心理受到不小的创伤。

打到最后,蒋大姑实在受不了,气冲冲地收拾东西。

恰好孟丽进门,看到这情景也是一愣。

“呦,大姑,脸被谁打了?怎么肿成这样了?您这是要去哪?您可不能走啊!我家大宝二宝可离不开您,您走了,我一个人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不如您就在我家住下吧?帮我把两个孩子带到大,我家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感谢大姑,给大姑养老买寿材!”

蒋大姑一听,还想叫她再带十几年双胞胎?看这便宜占的,门都没有!

蒋大姑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牵着孩子走了。

孟丽回头看向蒋东平,捕捉到他唇边浅浅的笑意,“我怎么觉得你很得意?”

蒋东平摇头,“我是觉得我娶到宝了,果然,娶老婆就是要娶个彪悍的。”

夫妻俩击了个掌,送走蒋大姑这个瘟神,他们就开开心心收拾包裹准备搬家了。

搬家可不轻松,好在家里人多,孟来弟这四个孩子也能帮忙,孟丽收拾好东西就叫她们拎过去,半天时间就搬得差不多了。

那边地方宽敞,曹大爷和曹大娘见她不方便,不仅帮她整理,还帮她哄孩子,甚至连晚饭都给他们做好了,把孟丽感动坏了。

孟丽也是个利索的,回头就把那二十平的房子租给了一个杀猪匠,那杀猪匠长得五大三粗,杀猪刀不离手,饶是喜欢剪电线的周母都不敢得罪,总算消停了一阵子。

孟丽也没亏待几个侄女,给她们每人一块钱五斤米,两个嫂子见了自然也眉开眼笑的。

又要到年关了,吃吃喝喝这一年又过去了,甄臻觉着时间过得真挺快。

家里现在条件好了,农村又花不着钱,最大的负担就是饮食开销了。

吃得那是相当好了,没有顿顿澳龙鲍鱼,就是排骨、母鸡、羊肉、牛肉这些寻常食材,可在吃不饱的七十年代,那真是神仙标准了!

家里每个人脸色都挺红润的,她也就觉得,那些好东西没白喂。

焦蕙兰虽然生个孩子,却也叫她养得白里透红的,那皮肤比从前更水润了,小妇人的韵味也出来了,等政策放开后,再烫个头化个妆,怎么着也算得上小美女了。

腊月里下了一场雪,雪把山道农田都染成了白色,北方的冬天一旦下了雪,颜色就素淡了,远远瞧着,山脚下的坝头村,只有炊烟在动。

“阿奶,我去滑冰了!”大丫在门口喊。

甄臻从厨房探出头来,这雪下的挺大,村里的河都结冰了,农村孩子冬天没别的消遣,就喜欢跑去河上滑冰,不过要是摔一跤那也是不轻的。

她回房拿了个棉护具出来,“膝盖和屁股套一个,省得帅疼了。”

大丫最怕摔,穿上护膝就很高兴,马屁拍的也响亮。

“阿奶最好了!”

甄臻拍拍她的屁股,大丫六周岁了,模样也长开不少,眉眼间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甄臻从秋天开始就给她做启蒙了。

先教了认字,又带她认了数字。

有产品包装她就叫大丫读一读。

她煮红豆汤,就把豆子倒在筐子里叫大丫数,一来二去,孩子认字了,数学概念也有了,甄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今农村人不兴这个,孩子生出来就是散养,学习?那都是自己的事,哪有父母提前给孩子学的?没有高考,学了也没用不是?

不过甄臻是知道以后要恢复高考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