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加书求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历史架空 > 棺材铺家的小娘子 > 第二百六十七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1/2)

二月十八,庚辰日,宜祈福、开市。

在准备了一个月后,褚记丧葬的纸扎作坊终于开业了,作坊沿用了褚家老宅后院纸钱作坊的模式,沈鹿竹和林记的几位师傅,把做纸扎的活儿,分为了若干个步骤,招来的工人分好组后,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每组只学习纸扎工艺的其中一部分,一来上手快,二来也为了尽量规避手艺被外传的风险。

林庭派来的两个管事各有所长,许管事主要负责作坊的账目和采买,林管事就负责作坊工人们的管理,林记的几位师傅则兵分两路,一部分跟着沈鹿竹研发新的纸扎样式,另一部分就带着新招的工人抓紧生产。

二月下旬,再加上整个三月,沈鹿竹都是褚家最忙的那个,每日不是在自家西院带着褚礼,在棺材上作画,就是在西街的作坊,研究着新样式的纸扎。

不过忙是忙了些,结果却是相当令人有成就感的,赶在清明节前,除了摆满西院的绘图棺材,褚记丧葬的纸扎种类,已经从最开始的谷盆、招财树和聚宝盆,扩展到了侍从婢女、牛马、宅院、车轿、家具等十余种,往西院的棺材铺子一摆,花花绿绿的热闹得不成样子。

清明节,没了杨家的挤兑,褚记丧葬成了县城里唯一批发售卖纸元宝和铜钱烧纸的铺子,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当初小两口听了林庭的建议,加入到丧葬商会的事儿了。

铜钱烧纸的做法其实并不难猜到,尤其是在杨家作坊做出来之后,这在县城的纸钱行当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之前有杨家横在那,又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谁敢明目张胆地和杨家抢买卖,就算知道了做法,也没人敢去做来卖。

可随着杨家的倒台,有些人的心思便活泛了起来,这铜钱烧纸之前杨家卖的,褚家卖的,自家又有什么卖不得的。

可还不等这些同行付诸行动,杨家的事情就出了后续。

全县城的同行,谁不知道杨家是先和褚家起了冲突,随后才被孙家牵头,一举击败的,原先大家伙儿都觉得定是杨家这次做得太过了些,惹怒了官府,孙家才趁此机会出手的,既在同行中挣得了好名声,又卖了县衙一个人情。

可就在杨家彻底退出县城纸钱市场后,紧接着和杨家一起挤兑过褚家的两个副理事就被商会开除了。

再之后褚家不仅加入到了丧葬商会,更是直接从官府手里买下了杨家的作坊,开了如今的褚记丧葬纸扎作坊。

这一系列的事情很难不叫人产生联想,褚家一个从村里,刚来县城还不到两年的小老板,哪里会有这么大的本事,除非……除非是官府和孙家都做了褚家的靠山。

对了,对了,这就对了,原来孙家和官府都是在替褚家出头,难怪那褚家面对杨家的各种小动作,从来都不在怕的!

想通了这点,那些原本准备好了的原料,和已经招来的工人,瞬间成了烫手山芋,哪里还敢继续做下去,是买卖做够了,想步杨家的后尘不成?

小两口自是不知道那些同行们,在背后竟脑补出了这么一场大戏,虽说孙家出手有他们在一旁推波助澜,县令大人知晓此事,也是丁安为了他们才捅出去的。

可无论是孙家还是辛县令,做这事儿都有他们自己的考量,小两口只不过是想到了各方的反应,顺势而为罢了,若说孙家和县衙都在给褚家撑腰,那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可不管众人都是怎么想的,事情的结果倒是对小两口有利得很,至少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人和褚家抢铜钱烧纸和纸元宝的生意了,也算是可喜可贺。

赶在清明节前,小两口把自家新研究出来的纸扎,都摆了出来,还把高同山派去和宋河一起买纸钱,自己则守在西院的棺材铺子,就是想趁着东院纸钱铺子客流量大的时候,来一波免费的宣传,好给自家纸扎增添些名气。

果不其然,大部分到东院铺子卖纸钱的,出门路过西院棺材铺时,都会驻足瞧上一瞧,而这时就是沈鹿竹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大娘,大爷想看进来看就是了,咱家又不是那不买不给瞧的人家,都进来瞧瞧,瞧着哪个新奇,我给您介绍,都是些上坟祭祀用的,说不定眼下就有能用上的呢,现在清明节,咱家还有活动,说不定算一算,还能免费拿回去一个呢。”

大爷大娘们一听有便宜占,甭管是不是感兴趣,那都势必是要进去瞧一瞧了。

“你这又是人,又是牛马的,咋还有宅子,这些都是烧给死人的?”

沈鹿竹就怕大家伙儿只是进来瞧上一眼,然后就走了,眼下有人搭话,她就可以顺着往下说自己的词了,于是笑眯眯地道:“大爷您真是好眼力,这些确实都和纸钱、谷盆一样,都是祭祀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