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加书求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历史架空 > 棺材铺家的小娘子 > 第三百零四章

第三百零四章(1/2)

出了正月,褚家的铺子便再次开了门,天气渐暖,褚家小两口瞧着如今已经四岁,越发活泼好动的正正,却发起了愁。

这孩子也不知怎么着,对后院做棺材的活儿,一直保持着超高的热情和兴趣,小两口对这点倒是没什么反对的,想着有个兴趣爱好也不错,若是再长大些的时候还是感兴趣,那便叫他接了褚义的活儿也没啥。

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孩子的兴趣已经不能是那几个木制的玩具能满足的了,只要跑去了西院,便跃跃欲试地想要自己也动动手,到底还是个四岁的孩子,家里谁都不能放心。

沈鹿竹耳提面命地叮嘱过很多次,可到底还是个小孩子,当下答应的好好的,转个身就都抛到脑后去了,这不,搞得西院没天都得有个人专门盯着他才成。

思来想去,沈鹿竹便打算找些其他的事情来分散下正正的注意力,想着不管以后他要做些什么,这读书识字总是要的,正正这般年纪,送去私塾读书到底还是早了些,可若是小两口自己在家教些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于是褚家,只为正正一人开设的小课堂便这么开课了,不管前院的铺子多忙,每天或是沈鹿竹,或是褚义,有时甚至是褚秀秀或者邓南浔,总归是会空出来一人,带着正正在身边,教他学些四岁小朋友能接受的内容。

这法子倒是确实转移了不少正正的注意力,不仅如此,小两口还意外发现自家胖儿子居然还挺聪明,三字经、百家姓基本听个几遍,便能跟着顺利背下来,倒也算是个意外之喜。

三月中旬,沈家在县城买好的宅院和铺子终于开始动工了,沈松节和沈泽漆隔三岔五便要来县城一趟查看进度,褚家铺子不忙的时候,褚义也经常过去帮忙盯着些,好在沈家宅院的改动不大,大多是粉刷翻新的工作。

工匠们进进出出一个多月后,新选的各式家具总算也进了宅院,小两口和沈家兄弟几个又里里外外仔细收拾了一番,这才总算有了新宅的样子。

四月末,赶在端午节前,沈家整理好了行囊,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着的河西村。

沈家要搬到县城去的消息,虽早就在河西村传了个遍,可真瞧见沈家人坐的马车,和装了满满两牛车的行李时,村里人还是再次被这场面给刺激到了。

有人羡慕沈家有门家传的手艺不说,家里的小辈也是个顶个的有出息,先是出嫁了的闺女儿,眼下又是沈家的两个孙子,全都靠着做买卖发了家。

有人懊恼,沈家儿女那么多,自家当初怎么就没攀上一门亲事儿,要是结了亲家,如今不就也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依沈家的性子,只要自家儿女不犯傻大错,有啥困难总要拉扯一把的,不说全家也都跟着搬去县城,至少日子能更好过些不是。

不过要说最悔不当初的,还要属柳家,或者说沈家休妻当天,听说沈家已经开始筹划搬去县城了开始,柳家就悔得肠子都青了。

柳家这后悔中,还带着浓浓的恨意,柳家阿娘和柳老大甚至觉得,沈家这就是故意为了抛下柳氏而设的局,心中不知已经将沈家大卸八块多少次了。

可无论是悔是恨,眼下都已经于事无补了,就在沈家搬去县城的隔天,柳家阿娘在几个儿媳的撺掇下,总算想开了,跑去村里的媒婆子家,张罗着要把柳氏再嫁一次了。

柳氏知道后在娘家又是一番大闹,怨柳家老大好吃懒做,只想着一夜暴富,非要让她去沈家借银子,怨柳家给自己出了那么多馊主意,怨自家阿娘不仅不知道劝着自己些,还在一旁添油加醋。

柳氏不闹时,柳家的几个儿媳妇就已经容不下她了,她这么一闹,简直是将柳家所有人都得罪光了,柳家爹娘虽舍不得闺女儿,可更心疼的到底还是儿子,最终还是有天夜里,趁着柳氏睡熟,将她捆了就“嫁”了出去。

沈家搬到了县城,褚家更是这些年来,第一次没有回靠山村里过端午节,两家人在沈家的新宅院里,好生庆祝了一番。

沈阿爷自打接手沈家的药铺子后,除了家中有什么婚丧嫁娶的大事儿,便是连过年都没有停过出诊抓药,如今搬来了县城,新药铺子还没修缮完,过了头两日的新鲜感后,便觉得有些无聊了起来。

老爷子初到县城,别处都还有些陌生,褚家便成了唯一能打发时间的去处,既能瞧见自家孙女儿和曾外孙,有时不时地查看下斜对面,自家药铺子的修缮进度,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一来二去的,沈阿爷和褚三叔倒是成了忘年交,成日凑在一处,或是在褚家东院下棋,或是一起逗弄正正,再或者一起到县城各处闲逛,品茶看戏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