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加书求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科幻小说 > 年代文家庭食物链顶端[空间] > 第 50 章(鸽子汤)

第 50 章(鸽子汤)(1/2)

除夕前一天, 孟大国的猪肉才全部卖完,有了去年的经验,他今年杀猪、运猪、卖猪流程都非常熟练。

腊月底, 县城那边查的就严了,甄臻怕他被抓到,就帮他运了几次货。

运去县城的猪肉大部分都给了赵美兰,剩下一些甄臻自己去黑市卖掉了。

她对黑市比孟大国熟悉,那边人都认识她,猪肉出的还挺快,大半天就能卖几百斤猪肉, 称秤就没停下过。

出给赵美兰的猪肉总要让人家赚点,甄臻只收了七毛五一斤,拢共从她那赚了三千三, 自己又拉了几百斤, 黑市早上能卖一块到一块二, 傍晚剩下的猪肉就得就降价卖。

前前后后, 差不多赚了三千八百块钱。

不得不说,孟大国养的猪肉那是相当不错,那猪一剖开就知道是好猪, 不管是腿肉还是里脊还是猪大肠,炒起菜来都比寻常猪要香。

甄臻就收了五十斤猪肉二十斤排骨放在空间里, 猪下水、猪蹄、猪血之类的就放在家里, 处理干净,过年前后就能吃掉了。

今年的瓜子和板栗也卖的相当好, 要不是来回不方便,甄臻真想在县城买个门面, 支几口大锅,雇几个人帮她炒瓜子。

这干货生意看着不起眼,做起来利润是真大,要是好好经营,一年就能赚十几套房。

不过这些也只能想想,这才七六年呢,还得两年才能开放,两年后等政策下来了,她才能正大光明地把好婆婆这个牌子做起来。

甄臻卖干货,少不了孟招弟和程素帮忙,要不是这左右护法,凭她一个人是没办法这么轻松的。

过年前夕,甄臻让焦蕙兰给孟招弟做了件棉袄,孟招弟头一回穿新衣服,心里还挺高兴的。

孟招弟在镜子前照了好久,觉得镜子里的女生很陌生,她穿着簇新的棉服,眉间漾着笑意,这是一个对未来有盼头的人才有的表现。

孟招弟摸着自己的脸,原来那些读进肚子里的书,那一天天为了学习刻苦付出的经历,都是能表现在皮囊里的。

浅红色衬得孟招弟肤色很正,甄臻觉得焦蕙兰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如今做成衣是有模有样的。

为了让焦蕙兰能专心学缝纫,甄臻去县城遇到好看的丝线、布料、内里,都会买回来给焦蕙兰。

焦蕙兰就笑笑:“这款式是娘指点我的,招弟底子挺好的,稍一打扮就很好看了。”

孟招弟有些局促,很少有人夸奖她,她不习惯这样的关注。

年前家里蒸馒头、打扫卫生之类的,都是靠孟招弟和程素帮忙,往年虽然也能给干完,但是人人累得够呛,今年就不一样了,轻轻松松就把活计给干完了,丝毫不觉得累的。

所以说人多力量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程素还蒸了年糕,用的是糯米面,里面放了核桃仁、红枣、红豆。

那一大块年糕出锅后,松松软软的,切一块热乎的往嘴里塞,甜丝丝的,大人小孩都爱的。

年夜饭那自然没有亏待的,家里又不是出不起这个钱,程素第一年来孟家过年,也叫孟家这饭菜的排场惊到了。

这年头人人吃不上饭,孟家竟然能吃这么好,她也就知道那些消失不见的瓜子去哪了。

小萝卜穿着大红棉袄,扎着漂亮的小辫子,往地上一跪,磕头一个比一个猛,吉祥话一套一套的。

大丫说:“阿奶,大孙女祝您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丫说:“阿奶,恭喜发财,长命百岁。”

甄臻可不习惯有人给她磕头,不过有什么办法?孩子们为了压岁钱也是什么都愿意的。

她笑着用红纸包了压岁钱,孩子们就一人一块钱,图个吉利。

倒不是甄臻小气不愿意多给,主要是大房生了三个,二房才一个,给多给少了容易落闲话,倒不如给少点,把大头给儿媳妇当家用就行了。

儿媳妇还是一人一百,俩人都没什么话说。

一百块钱呢,这年头有谁家能拿出这么多钱?

焦蕙兰用几年都用不完一百块,陶爱红虽然手缝大了点,又好吃懒做,用一年也绰绰有余了,她也没什么抱怨的。

晚上关上门,陶爱红就压低声音对孟二勇说:

孟二勇叫她说的一愣,“不能吧?咱家哪有这么多钱?”

“怎么没有?光是你哥这两年卖猪肉就赚了五六千,更别提平常卖瓜子和卖板栗了,瓜子成本低你也知道的,板栗就更别说了,就给了孩子一点工费,成本也低得很,我一笔一笔的都记着呢,你娘手里至少有一万了!”陶爱红嘀咕。

孟二勇觉得不真实,“这么快就一万了?”

“那可不,你娘真藏得住事,手头有那么多钱,还表现得跟没事人似的。昨天大川他媳妇还跟我絮叨,说你娘花钱大手大脚,摊上这样的婆婆是我命苦,她要是知道咱家有这么多钱,是不是得疯?”

陶爱红越想越觉得不真实,一万块钱呢,这是什么概念!

她娘家连一百都没有,婆家存款足足是娘家的一百倍。

孟二勇也激动啊,她娘还真是不显山不露水啊!

也亏得这年头没有富二代这个词,否则他现在就把这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尾巴差点都要翘上天了。

“爱红啊!”孟二勇抓着陶爱红的手,激动道,“咱家也算万元户了!”

陶爱红也激动啊,“二勇,你说这些钱,娘能分多少给我们?”

他娘现在对老三是没什么偏爱了,最疼的就是他了,怎么都会偏心他一点,分个五六千问题不大。

要是明年家里再能赚一点,分家时他高低也是个万元户。

孟二勇觉得自己支棱起来了,表面上他跟大川苟子没什么两样,可他的财富已经不允许他低调了。

“二勇,我怎么觉得不真实呢?要是天上再掉下一万就好了。”

“掉两万吧?你一万我一万,咱俩这辈子就什么都不用干,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就行了。”

“两万存银行够吃一辈子的吗?”

“怎么不够?那是两万块呢!咱们在银行存个几十年,越存越多,等三四十年后再提出来,白拿了几十年利息,咱还有两万块养老呢!”

陶爱红觉得这真是神仙日子,刚结婚生了孩子就可以退休养老了。

“二勇,你的主意真好,等咱有了两万块钱就存个几十年。”

俩人就这样说定了。

陶爱红今年的目标就是早点怀上孩子,怀上孩子就可以不下地,不干活了。

不下地干活就有钱分,看她这日子过的!

大年夜无事可做,甄臻就怀念起春晚来了。

这还得好几年才能看上,八三年之前也不知道坝头村能不能通电,要是能通电,她高低要买个大彩电。

不过,八三年她或许已经不在坝头村了。

没春晚看,甄臻晚上就温了一壶小酒。

焦蕙兰整了几个凉菜。

一家人就围着甄臻屋里,陪她说说笑,聊聊家长里短,再嗞一口小酒,回去美美睡一觉,一觉睡到大新年。

程素也喝了几口,她第一次喝酒,很快就醉了。

甄臻把她扶上床,给她塞了个热水袋就叫她睡下了。

次日一早,家里喜气洋洋的,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过来串门了。

说是昨夜下了大雪,村里不少牛棚都塌了,李德成一早就组织人去修牛棚了,大国和二勇也被叫去了,孟老太爹就想来看看这边的猪圈和鸡圈有没有塌。

“倒是一点事都没有。”孟老太爹检查了一圈。

甄臻笑笑,给二老端了杯红枣姜茶,“大哥的手艺不错,不管是房子还是猪圈都非常稳当。”

孟老太听她这语气没有抱怨,也是高兴的。

孟老太又提起孟招弟的事。

招弟今年十四周岁了,按照农村的算法,虚岁已经十六了,在农村这个年纪是可以说亲嫁人过日子了。

今年找好人家,明年出嫁时也有十七岁了,倒也不算太早。

张巧红除夕夜提起这事,招弟就哭个不停,嚷嚷着不嫁人。

她婶奶奶说她能考大学,她要学习考大学。

张巧红那叫一个气,家里不好过,她指望闺女嫁人后,能用彩礼补贴一下娘家。

“考大学?就你这死丫头片子还能考大学!咱家就你最笨,你祖上就没冒这个青烟,也敢做这白日梦!”

孟招弟叫张巧红狠狠教训了一顿。

要是放在三年前,孟老太也不信二儿媳的,可如今二儿媳变好了,把这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人的气质见识也不一样了,再说孟华不是叫她给弄进京大了嘛。

孟老太就觉得二儿媳不是胡乱承诺的人,要是招弟真能考上大学,她这个做老太的怎么也要托一下。

“你真觉得她能考大学?”孟老太问。

甄臻知道农村人都是老思想,觉得女儿只有嫁人了,才能帮衬娘家。

“娘,招弟就算找对方,又能找什么样的好人家?这年头家家户户吃不上饭,未来姑爷就能不顾自己家,大方地补贴媳妇娘家?”

“巧红就是见孟丽二婚嫁的不错,想叫孟丽帮忙张罗一下,让招弟嫁去城里吃皇粮。蒋东平每次回来都带一大包东西,我寻思着她是眼馋了。”

甄臻听笑了,张巧红还真敢想。

“人家蒋东平帮衬你们,是因为孟丽头胎就是双胞胎,今年工资还涨到二十了,只比蒋东平少五块。女方收入高,男方自然就不敢轻视,可招弟有什么?既没有工作又没有学历,想叫男方跟蒋东平一样对她,怎么可能呢?”

孟老太知道她说的有道理,“可现在大学考试不是停了么?招弟也去不了工农兵大学。”

“现在停了不代表以后不放开,我寻思着上头迟早要放开考试的。招弟已经跟我学了大半年了,再学几年,就算考不上大学,也能考个专科技校,出来后有国家分配工作,再找个城里对象,不比找泥腿子强?”

孟老太认同了她的说法,其实她也是个开明的。

要不是现在学校停了,她也愿意把重孙女都送去读书。

孩子还是要读书的,读书才能明白事理,孟老太从小就崇拜有文化的人。

二儿媳说话很有文化,孟老太就听她的。

“行,我回去跟张巧红说,给招弟再留几年,说不定咱们老孟家能出第二个大学生呢。”

甄臻又给了他们一瓶酒带回去,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寻思着大过年的,收儿媳一瓶酒不算什么。

老俩口就给收下了。

回去后,老大家自然就知道老二媳妇给了老俩口一瓶酒。

老大也不是要贪这酒,就是觉得老二媳妇每次送的都是好东西,想看看是什么酒。

这一看才发现,送的竟然是内销的三大革命茅台。

这五星茅台可是一般人喝不起的,孟老大想尝尝是啥味,又觉得自己糟蹋了这酒。

晚上,孟老太爹切了一碟猪头肉,就跟孟老太对饮了几杯。

茅台贵的要命又怎样?

二儿媳敢送,他们就敢喝,辛苦了一辈子喝口茅台怎么了?

老大拿着酒杯进来跟他爹讨了一酒盅。

孟老太爹也是个抠门的,真就给倒了一杯,多一滴都没有的。

孟老大嫌他爹抠,却一点法子没有,这是老二媳妇送的,他哪来的脸捡便宜?

他细细品尝,觉得这五星茅台就是不一样,那香味远远超出市面上其他酒,比他过年喝的散装白酒不知道好多少倍。

“爹,啥味道啊?”俩儿子问。

孟老大故作高深,嗞了半天,给了一个字:“香!”

这酒是甄臻托赵美兰买的,后来赵美兰靠猪肉赚了不少,过年时特地拎了两瓶茅台给她。

甄臻也没推辞,她知道那批猪肉能赚不少钱,拿两瓶茅台实在不算什么。

其实她囤茅台也不是为了发财,虽然后世茅台贵,可也贵不过文物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